Aug 18, 2016
阅读:182

者|包政

图片来自网络

●雷军要建1000个“小米之家”?从走电商平台到自建实体店,小米为什么?
●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终将在什么地方相遇?如何相遇?
●推动消费升级的根本途径是什么?为什么说对于BtoC与BtoB的企业都不例外?
●为什么传统企业、互联网企业,都必须做这个“事情”,怎么做?

一、社区关系的目的:共创、共享、共有一种价值“信仰”

30余年中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,来不及缔造成熟的契约型社会,人们刚从鸡犬之声相闻的田园生活中走出来,围绕着工厂等工作场所聚集在一个个陌生的城市,彼此的疏离感、孤独感陡升——这正是人们寄予互联网的期望所在:以群体性的共鸣与认同弥补物理和心理的距离,在新聚集的各种圈子里重新找回存在感,乃至人生的价值。

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居”。数字星球的居民一开始自称或被称为“部落”、“社群”——这听起来是农耕文明的用语,而商业的意义上,“社区”的说法更贴近本质些——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,德国社会学家F.滕尼斯在1881最早使用这个概念,意指“由具有共同的习俗与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、关系密切的社会团体或共同体”。这个古老的要义,却非常契合互联网时代的“社交”特征。

有说,如果说人类发展到今天还有什么没有发掘的话,就是信任,中国30年高速发展更多的是靠人口红利,接下来的要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。

没错,信任就是当下社交的最大障碍,也是天赐互联网的巨大商机,谁能够重构、创建起普适的契约关系,弥补现代社会管理这个巨大空白(软肋),谁就能有大的作为。

那些天才的产业组织者洞察到了这个秘密,比如前面提到的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·舒尔茨就不无悲悯地对自己的门店伙伴说:“或许那一天,你就是唯一和他(顾客)说话的人。”直击现代人的痛点,期望用一杯咖啡唤醒人们封闭的心灵之门,激发人们的灵感(契合咖啡产品的特质)。这才是星巴克使命的完整概念。

滕尼斯所说的共同体,对于商业即是供求一体化,打造与消费者的社区关系。需要提醒的是,这里包括了供应者本身。在这里双方的角色可以互相置换,所谓“生产消费者”(德鲁克语),正是互联网共创、共建、共有的要义。而“终端体验店”就是符合这个要义的落地组织方式之一——走出虚拟空间,与消费者面对面相视,互为激发。这也正是苹果店、星巴克、迪士尼等令人(或曾经)着迷的消费体验秘笈。

霍华德曾经在自传中追忆创建星巴克门店的初心。当年他以星巴克咖啡生产商的经理人身份,到米兰参加一个商业活动。米兰的街头坐落着不少小咖啡屋,他随意走进一家,立即感受到温馨浪漫的氛围。咖啡师正在研磨着咖啡豆,香气缭绕,人们在悠闲地聊着天。见他进来,咖啡师立即微笑着招呼,像面对一个熟人。这情景竟然令来自异国的他十分感动。这就是他后来把这一幕动人情景平移到美国西雅图的动机。意式咖啡一举改变了美国人对咖啡的认知,之前对于他们,这不过是摄入咖啡因提神的寻常饮品。现在星巴克让街头咖啡成了除了家、工作单位之外的第三度空间,许多人生故事、艺术创作、产品设计的灵感在此迸发。以至于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前夕,正是创始人这个未泯的初心,让已经远离岗位的霍华德能够本能地洞察到星巴克的危险,才有了那场险象环生的灵魂救赎。也正是在与顾客、舆论界展开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沟通磨合中,才让他发现了互联网下的一个新时代到来。“没有理所当然的成功”,这是霍华德刻骨铭心的切身认知。

巨人很容易反应迟钝。据说诺基亚、摩托罗拉、爱立信三家企业曾到新加坡开会,讨论如何阻止中国手机的崛起。他们说千万不能犯日本家电企业丢掉中国市场的历史性错误,不能给中国企业更多的机会。最后三家达成共识营销策略:变产量、变款式、变价格。后来他们就这样做了——也就是像TCL学习卡西欧那样产品快速迭代,让对手跟不上。以诺基亚为例,它第一款进入市场了,第二款又跟进。第二款跟进时,它主要促销第二款。第一款就提高产量,拉低售价,使销售量升起来。然后,第二款价格开始回落,把第一款放掉,拉升第二款的产量,再降价,使销售量直线上升。一波一波走,变得很快,最后把对手拖进困境。——但是很不幸苹果手机强势崛起了,它通过精心设计的产品发布会、苹果体验店、为消费者设计的产品多功能连接等,直接和消费者建立强关系,唤起消费者疯狂的宗教般的信仰,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,老少通吃,大有席卷人们的生活方式之势,主流消费市场全线“沦陷”。很幸运,中国小米手机适时诞生了。(华为更是以科技实力接棒冲击中国市场第一,与联想、小米一起冲进世界手机市场前五,发展势头强劲。)

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,小米的崛起是营销时代逆转的标志性事件——也许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小米案例的巨大启示,这是需求链竞争时代到来的里程碑。之前主流营销实践的所有努力,本质意义上其实都还是在供应链上的竞争。所有后来的颠覆者,都是沿着产业价值链向后延伸的,谁更靠近消费者,谁就有话语权,就能够影响或支配上游供应链的企业,影响或支配其产品进入消费领域。消费者社区或市场是一种强大的力量,谁拥有这种力量,谁就可以成为供应链的组织者。

案例1:1000个“小米之家”:精准定位+极致体验+互联网效率

“小米4年半前进入手机市场,1年半时间成为中国第一。”这是雷军最近的原话,也应该是他的一次自我复盘。小米做对了什么?早有专业人士破解:小米是“为发烧友而生”,以亚文化切入,对主流消费文化釜底抽薪,撕开向苹果一边倒的市场缺口。“发烧友”,是一种精准的消费需求定位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小米已经超越了手机同行。因为小米已经真正回归到了“人”本主体,而这被公认为是信息时代的真谛。

现在,我们看到了雷军经过数月的沉默终于发声,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营销模式:“小米核心收益将会来自于客户的小费和互联网的收入。现在日活跃过千万小米的自有APP有9个,月活跃过千万的有43个,这一定不是一个小的收入,明年有机会看到100亿的净利。”

“关于小米的模式我还要讲一点,现在是8500人,然后我们持股和参股的公司,总共投了220家,这是一个庞大的生态。”以此生态为土壤,以互联网连接为平台,小米在快速建设终端体验店。“我现在每个月开5到10家,3到4年的时间开1000家店,可能就是400到500亿的零售价,而且不加盟、不挂牌,我要求是100%自己管理,因为只有像我这么坚硬和纯洁的心,才能把这个事情干好。”雷军立志在手机之后,通过引导中国市场消费升级,推动中国制造进步。他已经不讳言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。

霍华德说过,“不是只有艺术家和企业家的工作才富有个人色彩,其实对我们每个人而言,工作都是个人化的产物。它对于会计师、建筑工人、技术人员、经理以及店员而言,都有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非凡意义。”无独有偶,雷军也着意复盘了他创建小米的初心:

“我在金山当高管去美国出差,一下飞机张宏江博士就租了辆车直奔Costco。完了回来吹了半天,经他一煽乎,除了我所有9个高管都去了。结果晚上回来大家说东西太好了,我就问怎么个好。其实就一件事——便宜。所有的东西都比国内便宜,只有十分之一。一堆东西在北京得人民币9000多,Costco只要900块钱。

“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去Costco了,站了15分钟我说我懂了,正好跟我想的东西一模一样!我觉得本质上跟我当年做卓越的模式是一样的。其实就这么几条:第一,精选商品,只卖4000个SKU。你要知道沃尔玛至少几十万种,Costco精选到什么程度呢?他的合伙人说,我卖的所有的东西都是我自己选的,家里用过的,我觉得好我才卖。第二,要有惊喜。就是每10件东西要有一件让你觉得很惊讶:还有这么好的东西!这样大家就全部变成了Costco的Fans。第三,互联网金融。号召它的用户用Costco的信用卡,它能分一两个点,利润实际主要就来自于会员费和信用卡。第四,服务员很少。节省人力成本,零售价比批发还要便宜。

“Costco因为不挣钱,公司卖给一个VC了,创始人没有任何股份,但还在公司管理,他的梦想就是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:进了Costco,不用挑、不用看价钱,只要闭上眼睛买,这是一种‘信仰’。”

这对雷军触动很大。“Costco平均毛利率才6.5%,但他赚到了美国中产阶级口袋里一半的钱。一举颠覆了沃尔玛的天天低价。这是一个真正互联网精神的企业,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互联网,其实Costco早就做到了。”当你忠于自己内心的认知就,就会接近真理。

这就是雷军要做的小米模式:精准的定位+极致的消费体验+信息时代的效率。“我们过去5年干了电商小米网,未来5年我们要干小米之家。像无印良品一样,店里只有50到100件商品,靠50到100个商品征服消费者。”

“在IOT领域里面,我们其实蛮强的,我们端到端解决。整个小米手机MIUI本身就是一个互联网平台,要承载非常多的内容,我们就追求合作共赢大家一起干。”——这正是小米手机胜出的关键,现在他要复制这个模式,激活100个行业,引导消费者的生活方式,以及生活的态度、乃至价值理念。这样反过来,使得这些顾客、社群、社区、部落都非常依赖于小米的组织,这就是专业理论上所说的“供求一体化”,这是当前很多企业没有学会的。所谓共创、共享、共有一种消费信仰。

案例2. Kit&Ace服装:重新定义实体店社交功能,参与引导轻奢消费时尚

最近几年,美国的传统零售店在电商的冲击下也日渐衰落,就连黑色星期五这样的购物狂欢季,在2015年也首次出现线上流量超出线下。而Kit&Ace却逆势而为,依然选择从实体店起家,2014年7月在温哥华开出第一家店之后,强大的需求又促使着Kit&Ace在加拿大的埃德蒙顿、卡尔加里、萨斯卡通、多伦多和美国的纽约及旧金山开了六家店。2015年,Kit&Ace已经在全球开设了60家店面,并在2016年继续扩张。

Kit&Ace的成功有两张牌:一是精准消费定位;一是重新定义了实体店的社交功能。

首先,产品定位轻奢。一件T恤的价格在68-100美元之间,一件高领毛衣标价348美元;目标消费者是都市里年龄在20-30岁之间的消费者。这部分人消费层次相对较高,虽然不会只买大牌产品,但遇到很有设计感的羊绒产品,还是舍得挥霍一把。“这个品牌是专为那些早出晚归的上班族设计的。他们早上6点出门,到晚上10点才回家,需要一件能在办公室、健身房和家庭聚会等多个场合穿的衣服。”Kit&Ace的创始人之一JJ Wilson说。

产品主打“运动休闲风”,打造“科技羊绒”概念。运动休闲风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时尚,这种集“运动+休闲”于一身的服装,对面料有较高的需求,一方面,作为运动服,衣服需要有一定的弹力和透气性,另一方面,作为休闲服,又需要有一定的质感。

作为创始人,Shannon Wilson一样是从个人体验出发,在考虑创建一个新的品牌时,就自问,像她这样生活富足的女性,会选择什么样材质的衣服?她首先想到的是羊绒,但传统的羊绒虽然穿着舒适,拉伸之后容易变形,而且清洗起来不太方便。为此,她远赴蒙古以及中国的内蒙古地区,找到当地的一些牧羊人,跟他们学羊毛的知识。在经过不断尝试后,Shannon Wilson与一家意大利的纺织工厂合作,通过在羊绒中混入纤维胶和弹力纤维,打造出一种新的可手洗、不易变形的“科技羊绒”,她给这种羊绒命名为Qemir。这种材质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冬天的毛衣、披肩等,还可以制作夏天的T恤和吊带等。此外,Qemir还摆脱了传统羊绒繁琐的洗涤方式,它防缩水,丢进洗衣机就可以清洗;在设计风格上,Kit&Ace的服装以黑白灰为主打色,裁剪简约,既很合身,又带有一定的设计感,十分契合目标消费人群的需求。

其次,颠覆性营销策略创新,“让购物社交化”。当前许多传统实体零售商都开始涉足电商,但是如果忽略了人们的社交本能,或没有找到恰当的满足方式,也难免误入歧途。JJ Wilson就认为,实体店购物的体验,恰恰有着电商所不具备的一种天然优势,即它的社交属性。如与朋友一起购物,与店员的互动等。而且与实体商品的接触过程,也是一个消费者与品牌互动的过程。

Kit&Ace切入当地人的生活时尚的方式之一,是与当地艺术家的合作。Kit&Ace店铺的装饰,有一个“30%本土化”的原则,即店内的装饰品,如画像、家具、灯饰等,有30%均来自当地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。Kit&Ace通过这种方式向当地的消费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:Kit&Ace将自己作为当地社区的一分子,而不只是一个租了店面的外来者。

而Kit&Ace与当地人的另一种互动方式,是它定期举办的晚宴。在Kit&Ace的每家店内,都有一个设计成“Super Club”的大展示台。白天,这里是商品展示区,消费者可以把服装在这里展开,进行挑选。到了晚上,这个展台就可变身为一个巨大的餐台,每家Kit&Ace会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晚宴,邀请一些本地人参加。人们在这里可以预先试穿Kit&Ace的新品,还可以玩玩“真心话大冒险”,结识到新朋友。Kit&Ace将本不相识的当地人聚在一起,给他们一个认识对方的机会。也许将来,朋友之间就会相邀着去Kit&Ace购物。

当代都市人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很满,很难有时间与朋友聚在一起,坐下来闲聊,而Kit&Ace为这些人定期安排这样的聚会,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,抽出3个小时,聚到Kit&Ace店里,与老朋友见面,又可以结识新朋友。同时,加上店内充满艺术氛围的装修风格,以及魔鬼性细节设计,Kit&Ace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服装品牌,而是一种奢侈的艺术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践行者。

本土化的店面设计是一种流动的凝固。在每一家Kit&Ace店里,都有一面称为“The Wall”的墙,专门用于展示当地一些艺术家的肖像,并以季度为周期进行更新。如此一来,不仅店面可以不时的有新面貌,同时也像是在不断地与当地人进行一场对话,让当地消费者觉得,Kit&Ace与当地社区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。这是一种深层而有效的互动方式,令人着迷向往,这也正是社区经营共创、共建、共有的真谛。

二、社区关系的本质:强化企业营销职能,构建供求一体化体系

现在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都在说,要与消费者建立直接的联系。这话没说对,没有全说对。只是用大白话表述了一下OtoO与PtoP概念而已。还有人会加一句,要用营销的方式,去建立与消费者的直接联系。如果他读过我的《营销的本质》这本书,就会知道营销是一件事情。正确的观点应该是,强化营销职能,构建与消费者的社区关系。

必须把消费者组织起来,才能形成强大的市场力量并为你所用。如果企业只是把消费者一个一个地连接起来,一盘散沙,不能形成社区,你就没有办法跟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,然后进行深入持久的互动,形成共识,形成共同认定的需求,你就无法规模化地组织生产与供应。除非你相信长尾理论是对的,相信工业4.0很快就会实现。

中国产业的现实麻烦是,不能有效地摆脱劣品驱逐良品的恶性竞争,摆脱降价促销的恶性竞争。本来那些假冒伪劣的产品已经被产业社会边缘化了,现在又以电商的名义登堂入室了。更有甚者,以电商的名义制假贩假,加剧了产业竞争的压力。这种逆潮流而动的机会主义断然没有前途可言。

按照传统的思路,摆脱恶性竞争的办法有两条,要么走向垄断,把竞争对手都杀死。垄断会抑制竞争,违反市场原则,不会有好的结果。要么走差异化的道路,偏安一方,跟南宋小朝廷似的,也不会有好的结果。何况中国这些年来的规模化外延扩张,形成的产业格局不允许这样做。一方面企业内部专业化分工程度过低,结构性能力有限。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程度太高。

真正有意义,且行得通的出路,就是建立用户社区,对于BtoC的企业来讲,就是建立消费者社区。对于BtoB的企业来讲,就是建立客户社区。

如米其林公司是技术领先的公司,遇到降价促销的恶性竞争,没有随波逐流,而是顺应竞争焦点转移的趋势,沿着产业的传导路线继续往客户端靠拢,走进客户的价值链,与英国巴士公司签订长期合约,把卖产品变成卖服务。这等于是把原来轮胎的外部交易关系,转变为轮胎以及车辆安全行驶的一体化的服务关系;等于把巴士公司内部原来的一段工作流程,由米其林公司承包下来了。包括轮胎的选择、更新和保养,以及轮胎使用的成本和安全。这样两家公司在这段工作流程当中,就形成了一体化的关系体系。我们把这种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系,称之为社区,在这里就是BtoB的社区。有学者把这称之为“业务流程外包”。

米其林公司依靠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管理规程,与巴士公司签订合约。每多少安全里程,收取服务费用多少钱。如果发生交通事故,并认定是米其林公司的责任,由米其林公司负责赔付。同时,帮助经销商转型,转变为服务商。

这种经营模式的转变,成效是很显著的。降低了巴士公司的交易成本、人员费用和管理成本以及管理的复杂性。提高了巴士公司的运营效率,降低了运营故障率。比如,米其林公司可以依据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路面状况,为巴士公司配置不同的轮胎。并有专人实时监控轮胎的实际状态,及时更新或维护。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,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节省油耗。最主要的是,深化了米其林公司与巴士公司、轮胎经销商的关系,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好处。

据说,英国有这样的巴士公司3万多家,其中有2万家与米其林公司签订了这样的合约。他们正打算与汽车运输公司签订这样的合约。由此可见,即便没有互联网,同样可以并需要通过建立社区,来避免降价促销的恶性竞争。

中国农资企业曾经长期找不到突破口,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社会性问题。企业本身必须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意愿。大约2008年前后,我曾建议洛阳拖拉机公司(简称洛拖)也做类似的转型,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,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农民,结成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,减免市场竞争的压力,谋求市场扎根。

尽管农村已经实行了联产承包制,但是以机器代替人力是永恒的话题。我所知道的是,美国有一家公司,每年利用标准的配件,能够开发几百种不同用途的机械装置或设备,以提高劳动生产率,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。在中国,有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在干这种事,比如新疆的摘棉花机,东北的路面剁冰机,河南的烩面机,良乡的栗子脱壳机,等等。而洛拖有很强的工程技术员队伍。需要改变的是生产拖拉机、销售拖拉机的产品经营的思维。

我建议他们从设备租赁开始,除了建立设备租赁公司以外,还可以成立技术服务公司、设备维修公司和零配件供应公司,还有农机再制造公司,等等。这样就可以把农村的劳动力解放出来,变成这些专业公司的职工,走循环经济的道路。这有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,缩小城乡差别。同时,把企业内部的富余劳动力解放出来,尤其是技术工人,去支持这些专业性公司的发展,这是第一步。

第二步,把研发人员前置到市场上去,深入到农村,深入到田间和家庭,深入到农民的生活方式之中去,围绕着以代替了人力开发产品,这里有做不完的事。并通过一件件的事情,把农民组织起来组成一个一个的社区。

第三步,围绕着农民衣食住行,反向整合供应链的上游企业,共同为农民的生活方式做贡献,为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服务。

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,日本的农林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,以色列的农业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。所谓“公司十农户”的模式。洛拖的竞争对手三一重工,也是这么干的。他们的路桥路桩机械,就是从租赁入手,从卖产品到卖服务,乃至卖管理。与那些使用设备的建筑工程队,形成一体化的关系体系。

上世纪80年代,红塔集团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。他们通过玉溪县委县政府,把农民组织起来,从事专业化的烟草种植工作。红塔人戏称,这是玉溪卷烟厂的第一车间。创建了“公司十农户十政府“的模式,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道路。

在这方面,红塔集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代价,比如,投资改造农田和水利,引进优良品种和种植技术力量,培训种植业的农民,建立并管理种植的全流程,等等。形成了一体化运营的体系,确保烟叶的品质。这是红塔集团崛起并成为中国烟草业一面旗帜的原因。现在从烟草的种植,一直到烟草的交割,整个过程已经交给当地的农协管理了。可以说,当地的烟草种植业,已经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。

顺便指出,企业与用户结成一体化的关系体系,或者说,构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结成相互依存、相互作用的社区关系,也是中国正在寻求的城镇化建设或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一环。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,是产业经济的循环。现代都市的兴起,无不与产业及其循环经济直接相关。舍此别无他途。

启发:小米,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真正的互联网企业;Kit&Ace服装:美国新诞生的传统实体店营销策略;米其林,传统的工业品企业,以及案例中套着的Costco零售商场、星巴克咖啡门店等,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企业,无论是消费产品还是工业产品等,他们都殊途同归于社区关系的建立。如果说传统企业是顺着产业价值链向后延伸的思路,与消费者结成一体化关系;互联网科技企业则是从技术端向市场端延伸,与消费者结成一体化关系。总之,消费者社区或市场是一种强大的力量,谁拥有这种力量,谁就可以成为供应链的组织者。——营销是一件事情,对的事、对的人,终会在某处相逢。


来源:包子堂(微信号:CHOclub

免责声明:
本网站所载文章为本网站原创或根据网络搜集编辑整理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与我们联系!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,并不代表兮易强企赞同或支持其观点。
12

参与讨论

    兮易资讯

    资讯编辑

    244篇文章

    相关观点

    Dec 1, 2016 7:38:57 PM
    Nov 30, 2016 11:50:13 AM